快速导航
特种轮胎
分类
从留守儿童到最年轻“成都工匠”00后小伙靠汽修技能“重启人生”
2024-03-18

  千禧年出生的这一代青年人,正成为各行各业的新鲜血液。有人顶着名校光环初入职场,也有千万从职业学校走出来的学生,早早踏入社会后过得有声有色。

  中考后,00后宜宾小伙文国隆听从父母安排来成都读技工学校,学修汽车。在技校,从小爱动手的文国隆在“技术世界”找到了归属。从早到晚泡在实训室打磨技艺,他年仅19岁就获得了汽修领域最高级的证书,而业内普遍年龄为40岁。毕业后,他进入成都一家汽车维修企业,月入过万,父母也来成都定居。

  截至2023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在校生3000万,职业教育如何帮他们发挥自我潜能,破“茧”化蝶?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带来了建议,他表示要加快职教本科建设,提升就业层次,推进产教深层次地融合,建立校企育人共同体。

  文家两姐弟,从小就不同。年长5岁的姐姐是“别人家的孩子”,奖状贴满了堂屋一面墙,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重点高中。而文国隆是个“调皮娃儿”,更喜欢去河里捞鱼。

  在他们的山村,“读不出来”的孩子出路大抵是相似的,追随父母外出打工。一年暑假,文国隆去广东探望打工的父母,在拥挤的火车上站了30多个小时,来到父母住的城中村,楼与楼紧贴着,一间房子隔成多个房间,他觉得很压抑,也有点难过。

  16岁中考失利后,文国隆提出要学门手艺,在四川大学读书的姐姐物色到自己学校隔壁的一所公办技工院校——成都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都在成都的话,姐弟好有个照应。

  儿子从小动手能力比较强,父母也支持他去学一门手傍身。从前,家里只有外公外婆两位老人,灯泡坏了、电线短路了,都是文国隆修好的。那时村里是碎石子路,姐姐骑自行车上下学,车胎经常被扎破,补一次需要5块钱。9岁时,文国隆就用零花钱买新胎自己修补,成本只要1块钱。

  对车的兴趣,让文国隆选择了汽修专业。开学后几周,在一堂实训课上,文国隆第一次主动举手,请求给汽车做“二级维护”(俗称保养)。一番操作后,他不仅得到了老师“操作非常标准”的肯定,还第一次收获了全班同学的掌声和羡慕的眼光。

  在技校,“从小没拿过奖状”的他,在一次校级的维修比赛中,收获了人生第一张奖状。“接过奖状的时候,我特别欣慰和自豪,感觉自己认真做一件事情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课余时间,姐姐会带文国隆到处转转,还去看了成都国际汽车展,第一次见到全球各地的高端汽车。姐姐经常鼓励他:“我们家庭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差,只有靠自己去拼搏。如果颓废下去,肯定会一无所获。”姐姐在毫不起眼的家庭中、在条件艰苦的乡村校舍里,早早懂得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因此,姐姐一直是他最佩服的人。

  反观自己,懵懵懂懂,一直到快成年才有些开悟。在城里看得越多,文国隆越发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努力,去过精彩的生活。十几年来,“过得没什么价值感”,只有翻倍地去弥补,才可以做到想要的高度。

  车身油漆是“皮肤”,线路是“血管”,结构框架等支撑部件是“骨骼”。文国隆选的细分专业是汽车钣金,就像汽车的“骨科医生”。

  把一台经过碰撞导致严重受损的汽车,还原成最接近出厂的状态,这一过程虽然枯燥,但很有成就感。焊接时,每一个点要大小一致、笔直,焊点成鱼鳞纹,打磨之后“从背面基本看不出焊接痕迹”,这是对车身强度的保障。焊接是高温作业,文国隆的衬衣每天要被汗水打湿无数次。

  目前,汽车的钣金技艺仍无法用机械工艺替代,更多依赖工人的手感。文国隆长期在车底钻进钻出、敲敲打打,手臂酸痛。为了锻炼臂力,他每天要做200个俯卧撑,“单手也能做。”一毫米的凹凸,细如沙的起伏……文国隆苦练“火眼金睛”,凭肉眼锁定缺陷位置。还练就一双敏捷的手,即使戴着厚实的帆布手套,也能马上摸出不对的地方。

  人生的美妙之处,在于爱上了一样东西。手艺日益精进,让曾经因文化课自卑的文国隆坚定信心,自己能和其他人一样有所作为。

  19岁时,他参加了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得四川省选拔赛第二名,获评汽车维修工高级技师——相当于汽车维修领域最高级的证书。2020年,他经学校推荐到成都拓特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特斯拉授权钣喷中心),八个月后成为大工,如今担任钣金组长。2023年,他荣获2023年“成都工匠”,是最年轻的一位获得者。

  现在,文国隆的月薪稳定在一万元,面对“高薪”,他觉得这代表社会的认可,自己要不断拿出能力去匹配。

  此外,他还有很多计划——为了对汽车有更全面的认知,他报名了汽车服务工程的自考本科,下班后挤时间看书备考;上学时他“最怕英语”,现在报名了英语网课,因为想要攀登国际汽车市场;他也酷爱旅游,想去看看更广袤的世界。

  “我爬行的速度有点慢,但好在从始至终坚持。”未来,他想当一名培训师,只有把经验以课堂的形式传播出去,才是对社会、对行业、也是对自己最大的贡献。

  从小,文国隆觉得父母是缺席的。父母打电话回来,老人让姐弟俩来接听,文国隆会拒绝。

  直到上了技校,才越来越可以感觉到父母的不易,理解他们为了撑起这个家、改变现状而做出的选择。他开始主动给父母打电话、聊天谈心,决心用双手改变家庭命运。

  看到儿子的变化,父母很欣慰,文国隆第一次拿奖状时,父母也专程打电话祝贺,鼓励他有进步、有成长。

  文国隆和姐姐在成都工作后,父母也搬来了成都。“小时候没机会在一起,现在更珍惜时光,能常常看到父母,我也更有努力的动力。”

  这家人保持着每周一次的聚会频率,有时去兴隆湖散步,或者去农家乐晒太阳,要么在家里买一堆食材下厨。一点点弥补曾经错过的时光。

  他们觉得,成都很适合年轻人发展,“努力的时候能全身心地努力,想放松的时候也可以全身心地放松”。文国隆正攒钱买房,也交了女朋友,即将有个属于自己的小家。

  对千万文国隆这样的青年而言,职校是通往梦想的另一条道路。职业教育如何紧跟时代,为社会输送适配度高的技能人才?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苏华带来了几条建议。“目前人才供给需求矛盾突出,2025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对于这一矛盾,他建议加快职教本科建设,以“2025年职业教育本科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为目标,逐步扩大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增加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数量。加快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和专业硕士纵向贯通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同时,建议拓宽生产一线劳动者的职业发展通道,扩大职业院校招收一线劳动者的比例。

  实践中,职业教育存在校企合作不紧密、专业适配度不高等问题。苏华认为,应全力支持职业院校以技术技能为纽带建立校企育人共同体,通过“引企业入校园、引产品入实训、引工程师入课堂,教师进车间、学生进工段、教学进现场”等方式,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慢慢的变成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职业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苏华认为,可以开发“互联网+技能培训”等新型培训载体,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将职业技能培训送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群众的家门口。针对航天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电力装备、新材料、数字化的经济等重点领域,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重点就业群体,实施技能提升行动计划,聚力提高职业能力,加快“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技能型社会建设。